立即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大国治理笔谈④ | 大国青年的历史担当和现实选择
2020-04-01 11:28:22 字号:

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大国治理笔谈④ | 大国青年的历史担当和现实选择

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大国治理笔谈① | 大国动员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意义

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大国治理笔谈② | 大国合作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意义

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大国治理笔谈③ | 大国宣传的历史经验和现实意义

作者:陈泽标 胡晓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岁末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全国,不论是在抗击疫情的前线,还是在保障后勤的后方,都能够看到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身影,通过自己的方式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默默地贡献着青年力量。在救国、兴国、强国和卫国的每个阶段,大国青年都在用历史告诉未来:青年兴则国家兴。

救国的大国青年:建党先声到南湖红船

1918年春天,毛泽东、蔡和森等先进青年在岳麓山下的一座古朴农舍里宣告新民学会的成立。当时的毛泽东仅有25岁,风华正茂。在“五四”运动后,由于广泛接触马克思主义,新民学会的会员们在思想上发生重大变化,学会宗旨也从“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被修改为“改造中国与世界”。从进步的学术团体到精进的革命团体,新民学会成为湖南天空中第一盏红色的信号灯。在那新旧思想激烈碰撞的年代,这群青年肩负起拯救中华民族的责任,开始救国图存的艰苦探索。

“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1920年,在毛泽东与蔡和森跨越大洋的书信往来中,中国先进青年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建党”的想法。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召开,参加大会的13名党代表,代表了全国50多名党员。那年的毛泽东28岁,恰是与会代表们的平均年龄。在党的一大召开期间,因遭到上海法租界巡捕袭扰,会议紧急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继续进行,并在船上完成了大会的全部议程。在中国历史上,一群青年在南湖红船改变了中国方向和命运,写下党史的开篇巨作。

这是救国的青年一代。100年前的“80后”“90后”们在那“年纪轻轻就干大事、年纪轻轻就丢性命”的年代,选择追求真理,追求光明,有立场,有抱负,肩负起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的重任,展现了彪炳史册的奋斗风采。

兴国的大国青年:大庆油田到深圳速度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特别是石油资源极为短缺。西方根据当时“海相成油”理论推断以陆相沉积为主的中国只能是贫油国家。但中国石油地质工作者们却独辟蹊径开创陆相生油理论,并在松辽平原找到了一个世界级的大油田——大庆油田,摘掉了新中国“贫油”的帽子。1960年,大庆油田开发,技术骨干组成的会战大军浩浩荡荡,当时37岁的王进喜就是其中一员。他率领钻井队赶来大庆油田加入了这场石油大会战,却发现面前的是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没有公路,车辆不足,吃和住都成问题。但王进喜和他的同事下定决心:有天大的困难也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在重重困难面前,王进喜带领全队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苦干五天五夜,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中国青年在大庆油田挺起了“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脊梁。从“要把贫油国的帽子扔进太平洋”的“第一代铁人”王进喜,到“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的“第二代铁人”王启民,再到“把井打到国外去”的“第三代铁人”李新民——三代铁人,挺起了大庆油田“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脊梁。

改革开放前的深圳还是一个破旧荒芜的小渔村,但今天的深圳已是今时不同往日,让人不禁感慨:始终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因改革而生,因开放而强,特别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深圳,见证了中国天翻地覆的巨变历程。四十年前,两万多名青年来到了改革开放大国门的深圳。他们平均年龄20余岁,怀揣着各自的梦想和对未来的憧憬与想象来到这里,但是迎接他们的只有这小渔村的一片荒芜,他们共同的名字叫作“深圳的基建工程兵”。这群年轻人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代“深圳青年”,也是绝无仅有的一代拓荒青年。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这代青年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从辟山路到通水沟,从盖高楼到修公路,创造了闻名全国的“深圳速度”。我们可以说,改革开放成就了“深圳速度”,中国青年创造了“深圳速度”。

这是兴国的青年一代。从建国初期的百废待兴,到改革开放的奋力赶超,这代青年凭借着创造精神和创造活力,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中国一步步走向国家富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强国的大国青年:北斗导航到神舟长征

北斗导航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自90年代启动研制以来,历经几十年,突破百余项关键技术,终于开启了中国导航的全球时代。人们或许很难相信这样一项大国重器出自青年人之手,但事实上,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的平均年龄只有35岁,其中60%是“80后”,23%是“90后”。“江山代有才人出”,青年一代,已然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同样作为追逐航天梦想的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是33岁。青年在航天事业中承担着艰巨的各项任务,这也意味着我国将来的航天发展会更加快速。

放眼科技前沿,中国AG600两栖飞机设计师团队平均年龄30岁;国产客机C919研发团队平均年龄33岁;平均年龄只有35岁的量子科学团队,实现了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的重大突破;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的科研团队平均年龄25岁;对全球的贡献超过50%以上的基因测序技术科研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7岁;突破被国外垄断的“高纯度钨靶材”的研发小组平均年龄不到29岁,中国港机装备智能化的主力平均年龄不到28岁。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青年能挑大梁,敢挑大梁,正成为中国创新的一把利器。

这是强国的青年一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强调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卫国的大国青年:重症病区到方舱医院

疫情暴发于“九省通衢”武汉,扩散在人口流动规模最大的春节假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举国上下医无私,兵无畏,民齐心,全面打响力度空前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广大青年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拼搏奋战。在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中,“90后”“00后”的青年一代有1.2万人,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他们用行动书写着“曾经是你,今天是我”的青年使命。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增援武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派遣的医疗队中,35周岁以下青年在全体医疗队成员中占比71.76%;广州市海珠区首批援鄂医疗队平均年龄仅37岁;河北支援湖北第五批医疗队平均年龄35岁;内蒙古援鄂第五医疗队医护人员平均年龄33岁;黑龙江省首批援鄂抗疫医疗队的135名医护人员平均年龄为35岁。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80后”和“90后”医护人员成为了队伍的主力军。

在这场战“疫”前线,ICU重症医学科堪称“最危险的区域”。对于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而言,气管插管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救治方式。但当把喉镜放到患者口腔里面,打开声门时,其肺内大量的病毒就会释放出来。跟病毒近距离的密切接触,被感染的风险非常高。对于重症病区的医护人员而言是与病毒贴面而行,极其危险。但在重症病区中的医护人员中,大部分都是“80后”“90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 “我年轻我先上”成为战“疫”状态下最有力也最简短的青春誓词。

方舱医院在投入使用前,从未在中国采用过,也就是说,并无先例可循,医护工作者只能边收治边改善。而在方舱医院的医护人员,也多以“80后”“90后”为主。对于这些“80后”“90后”来说,绝大多数都是人生中第一次打这样的“硬仗”,但是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职责和担当,阐释了初心与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3月15日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写道,“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面对疫情,全国5.2万余支青年突击队、111.8万余名团员青年迅速集结,各行各业的年轻人冲向抗疫最前线,抗疫情,搞建设,抢生产,保运输,促防控,成为这场全民战疫中最亮眼的青春力量。他们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关键时候,能站出来,敢扛责任。最好的年华,做最有意义的事情。

这是卫国的青年一代。不同时代的年轻人,也许有着不一样的性格。但国家危难时刻,却有着同样的担当。在全国战疫的日子里,冲在最前线的,各行各业的青年突击队员超过百万人。他们给困境中的城市带来支撑和温暖,用青春力量实践热血担当,自己也一夜长大。

时代在变,精神永续。一代代中国青年在时代浪潮中传承着“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的青年精神,在“不畏”中尽显青年担当,在“不退”中永葆青春本色。爱国是青春的底色,奋斗是青春的动力。新时代中国青年以壮丽的奋斗描绘青春的底色,在百年后的今天与“培植青春中华之根基”的五四青年精神相通。在这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青年人既要把握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更要担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

陈泽标:中南大学政治学所研究助理

胡晓: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来源:红网

编辑:韩先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