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大众传媒职院实践团安仁启航 红色美育双轨赋能乡村教育

来源:红网 作者:黄骊 朱芸芝 陈雨婷 张辛蕤 编辑:游丹妮 2025-07-25 11:12:05
时刻新闻
—分享—

图片4.png

活动现场合影。

图片7.png

实践队员带领孩子们用废旧水瓶和泥土做手工。

红网时刻新闻7月25日讯(通讯员 黄骊 朱芸芝 陈雨婷 张辛蕤)近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湘传致远”社会实践团抵达郴州市安仁县龙市中心小学,开启为期十天的“凝聚微光·守望童心”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红色文化铸魂、美育启蒙润心”为双主线,创新推出“红色+智创”“美育+融合”教学模式,为乡村儿童打造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和“在田地的美育课”。

红色教育:把革命故事讲成“身边事”

为了让革命记忆走出史料,直抵童心,实践团将安仁轿顶屋红色文化基地的研学成果搬进龙市中心小学的课堂,通过“史料活化+情景体验”的创新模式,将“两弹一星”精神与本土革命史深度融合。师生共同创编《赓续红色基因 厚植科学精神》宣讲课程,用“坚守”“担当”等关键词拆解宏大叙事,把革命故事转化为儿童语言。

在红蓝融合教育基地的实景课堂上,五年级学生龙仁杰手持自己制作的“革命勋章”,眼含热泪地朗诵《逐梦》后感慨到:“原来‘坚守’就要像革命前辈那样,认定一件事就拼尽全力去做,这比课本上的字更让我牢记在心!”通过实物展陈、情景朗诵、红色短剧等多元形式,孩子们在“看、听、演”中实现“思、悟、创”的升华,让革命记忆鲜活起来。

美育创新:把乡土资源做成“活教材”

如何让美育课堂既含乡土底蕴,又具有创新活力?红蓝乡村书屋里,一场科技与传统的碰撞正在上演。实践团队依托传媒专业优势,搭建“1+6”融媒美育课堂:以书屋为中枢,整合无人机航拍、AI绘画、短视频创作、非遗米塑、环保手工、拼贴诗歌六大载体,让田间地头成为最美课堂。

图片6.png

无人机镜头下孩子们兴奋的笑脸。

当无人机升空,孩子们第一次从空中俯瞰金色稻田;AI动画让手绘辣椒“跳”出纸面;废旧水瓶+泥土+米塑技艺,“稻穗机器人”变得活灵活现;“拼贴诗歌”把田间地头的虫鸣鸟叫写进童诗。结课汇演上,60余件充满童趣的作品令人眼前一亮,村民谭阿姨举着手机连连拍摄:“没想到泥巴和废纸也能变成艺术品!”

校地共建:让“三下乡”成为“常下乡”

临别之际,孩子们将亲手制作的“米塑向日葵”塞进老师手中,花瓣上还沾着未干的泥土。实践团队员动情地说:“这些天,我们不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孩子心中种下两粒种子——一粒是红色的信仰,一粒是创新的勇气。”

十天时间,实践团队累计服务当地儿童96人次,制作红色微课3期,创作美育作品100余件。龙市中心小学刘书记表示,愿和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让更多乡村孩子持续感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温暖,让红色种子和美育微光持续照亮乡村孩子的童年。

来源:红网

作者:黄骊 朱芸芝 陈雨婷 张辛蕤

编辑:游丹妮

本文为活动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idea.rednet.cn/content/646941/69/1515450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活动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