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设计/钟燕妮。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宗昊 摄影 李长宏 浏阳报道
在湖南浏阳,没有一枝烟花的璀璨是平白无故的。
湖南庆泰烟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蔚德告诉记者,在烟花行业摸爬滚打了一辈子的他,从来不愿意把抱残守缺的帽子扣在烟花产业头上。
且随着记者的脚步,走进庆泰集团的里面,探寻创新求变的产业密码吧。
庆泰集团烟花产品展厅。
夕阳产业?朝阳产业?没那么简单
偌大的庆泰集团总部大厅里,产品展示只占了一小部分的面积。
更多的是润物细无声的布置。
每一位前来参观的来宾,可以从展厅的布置里了解到浏阳传统烟花产业的发展历程。
“老年间一挂鞭炮的生产,家庭作坊只需要九个步骤就能完成。”讲解员告诉记者,因为烟花鞭炮是浏阳的传统产业,入行门槛低、制作流程粗放,加上消费者需求比较单一,“产品一度在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段位徘徊。”
诚然,过去一挂鞭炮仅限于过年过节的燃放、祭祖敬神场合的助兴。
“只要声音响、不断火,对消费者而言就是好东西。”
时光飞逝、斗转星移。
当很多浏阳烟花鞭炮行业的从业者以此为生产圭臬、不愁销售的时候,庆泰人其实早已开始试水以需求倒逼生产的突破了。
“听个噼里啪啦响就完了?”
肯定不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庆泰人已经尝试在鞭炮产品里引入“子母炮”概念——不仅听觉上舒坦,视觉上的突破更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创新,求变,从最简单的地方切入,最终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当记者向湖南省庆泰烟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蔚德问及:“烟花产业到底是夕阳产业还是朝阳产业”“传统烟花企业如何突破藩篱、破茧化蝶”时,他并没有马上回复。
几经考虑,这位在烟花行业里摸爬滚打了一辈子的老兵反问:“夕阳还是朝阳,取决于从什么角度去看,从传统家庭作坊式的角度看,肯定日薄西山。但是,是不是可以从另外的角度看产业发展?”
烟花与传统文化展厅。
黄蔚德觉得,光是“爆竹声中一岁除”的字词里便能读出烟花在传统文化里的份量。但他补充道:“我认为如果把它当作过去式的传统产业,那就是夕阳产业,如果把它转型升级到文化产业,赋入它的文化底蕴,它就有极强的生命力,那就是朝阳产业。”
不错,在庆泰集团看来,如果不能发掘烟花产业的文化内涵,哪怕生产技术上有再大提升,也是舍本逐末。
“上到国家的重大庆典,下到普通消费者过年过节,甚至在城市青年人的生日聚会、结婚庆祝等仪式,烟花产品在营造气氛上都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如今庆泰集团的新产品开发越来越贴近年轻人的需求、越来越满足普通消费者的需求,各种采用了新技术新标准的主题烟花产品显示出了个性化、场景化新内涵。
身为从业者,黄蔚德也道出了自己的思考:“花炮产业未来之发展,只有通过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理念,创新必须是从思维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设备、工艺、产品创新来推动产业升级,前景一定会光明。如果能够通过产业转型加深到,专业化生产,集团集约化经营哪就能获得更好发展。”
工人正在制作烟花。
创新发展要在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方同时发力
一个传统产业,要通过创新脱胎换骨、破茧成蝶,不啻为一场“革命”。
“思维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设备、工艺、产品创新。”当记者把黄蔚德的观点告诉给庆泰集团的技术总监黄文芝时,他笑眯眯地从自己的岗位职责上给予解读。
在黄文芝的脑海里,“安全”“环保”“效果”是他和他的团队追求的三大指标。
相比于传统烟花产品,安全不仅仅限于使用过程中的考虑。
“生产的安全、制作的安全、运输的安全、销售的安全、存放的安全,一直到消费者点燃引线,享受燃放烟花的乐趣,安全都是我们首先考虑的。”黄文芝告诉记者,不站在生产、销售和消费的安全维度去考量技术创新,都是舍本逐末的表现。
而环保这个要素一般被外行人认为是桎梏烟花产业发展的紧箍咒。
“其实哪里有这么严重。减烟、减排、减少污染可降解等等,一直是我们从技术上寻求突破的方向。”黄文芝告诉记者,早在他2002年入职之初,庆泰集团已经早就把“环保”当成了核心要义,力争从材料、工艺、配方等方面去突破,掌握核心技术,先于国家标准去布局、推广。
为了从技术上早日达到集团提出的目标,庆泰集团的技术团队早就与包括南京理工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开展合作交流,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燃放产生的烟雾大家能看到,其实我们早就从材料上减少燃放后可能造成的污染。”黄文芝说,作为技术研发的负责人,集团早就提出“研发要走在国标前面”的要求,“在确保燃放效果前提下,集团早已把诸如从材料和工艺上研究烟花燃放降低空气污染指数、降低重金属污染等等课题列为攻关重点,并已经取得不错的成果。”
黄文芝说,集团要求产品研发要从源头将“材料”“环保”和“效果”上把好关,三者缺一不可。
“过去集团的出口产品标准高于内销标准,而近年来,内销产品的标准已经高于外销。不少国外销售商下订单时,直接按照国标要求来。”
新产品研发员徐广告诉记者,集团对新技术的使用和推广有着足够的宽容度。
“在模内贴标技术尚未被同行们所认可的时候,集团鼓励我们大胆尝试,结合生产工艺和产品要求,率先将这个技术运用在生产中。”徐广说,此举不仅极大提升了产品的质感和外观,还降低了成本,增加了产品附加值。
如今,在浏阳的烟花生产企业中,推广使用模内贴标技术的厂家也越来越多。
用创新引领产品设计,已经是彰显庆泰集团作为头部企业的重要元素。
庆泰集团固德工厂烟花生产车间。
把人性化管理融入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再好的设计,脱离了生产环节的支撑,也是于事无补。
经过数十年发展,庆泰烟花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方式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一切都在求新求变,唯独管理上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核从未改变。
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价值。这是庆泰集团多年来恪守不渝的准则。
跳出烟花行业来看,企业要让客户满意很容易做到,为社会作贡献也不是太难,倒是为员工创造价值显得并不难么简单。
当记者走进庆泰集团固德工厂的大门时,似乎找到了答案。作为全集团11家工厂中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人员庞大的生产基地,这里的硬件设施放眼全浏阳,也是不容小觑的。
但更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从工厂管理层到普通员工,展示出来的精神面貌无疑是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
工人正在相互配合工作。
固德厂厂长陈明告诉记者,从2017年6月8日破土动工,到2019年投产,全厂没有发布过一则招聘信息,全凭口碑吸引工人。
“对烟花行业来说,生产端最重要的便是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陈明说,如果没有安全,其他一切归零。
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固德厂延续了庆泰集团一贯的人性化管理理念——激发全厂上下的主观能动性,用最细致的行为,让每一名员工从内心理解、接受、遵循安全生产制度,集思广益,共同消除每一处安全隐患。
“重奖轻罚是我们的原则。”固德厂负责安全生产的副厂长李忠信庆泰集团的老员工,他说,除了常规的安全生产培训,厂里鼓励每一名员工从自己的岗位职责上提安全生产上的意见:“一旦为厂里所采纳,我们会给予重奖,哪怕可行性不高,我们依然会颁发鼓励奖。”
陈明解释说,由于员工大多是全市范围内的留守人员,年龄大、文化水平低,很多字面上的规章制度在普及效果上看,并不尽如人意。
“集团提出了:用机制成就员工,用品质成就客户,让大家获得幸福,让文化得到传承。在集团的支持下,我们创新了管理手段,让员工在‘有所得’上着手,变照本宣科式的安全生产培训,为视频化、事例化的解读式培训。”
这一尝试的效果是明显的。
过去的灌输变成了沟通,过去的复读变成了交流,过去的以罚代管变成了轻罚代提醒。
“固德厂的人员从18人增加到了500多人,厂区面积由过去的800多亩增加到了2600多亩,但是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从建厂初期加入庆泰集团的固德厂负责人刘良生说,随着相关规章制度的完善,全厂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提升,“在这个过程中,集团给予了我们足够大的信任和支持,并对我们全厂取得的成果多次予以肯定和表扬”。
为了进一步确保生产安全,去年,庆泰集团投资数千万改造生产线按照“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标准,实现了烟花生产环节中最危险的流程全机械化生产加实时监控,有效地提升了安全生产标准。
对此,黄蔚德告诉记者:“我们提出了打造‘无处不在的竞争机制、人人为自己工作的机制、人人都快乐工作的机制’等三大机制。一方面这是企业‘致力打造世界花炮第一品牌’的内生需求,另一方面,是我们通过产品研发、生产能力、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创新,把烟花做成‘良心炮’的终极追求。”
来源:红网
作者:陈宗昊 李长宏 钟燕妮
编辑:莫楚宁
本文为活动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