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心如炽踏征程 自然资源“送科普进老区”圆满收官

来源:红网 作者:石凌炜 江河 编辑:戴科 2022-01-27 17:15:20
时刻新闻
—分享—

地图.jpg

自然资源“送科普进老区”专项活动历时9个月,分7条线深入全省17个革命老区。

红网时刻记者 石凌炜 长沙报道

情系红色热土,身体力行献礼建党百年,致敬革命老区,实干笃行助力振兴发展。

2021年12月30日,由湖南省自然资源厅主办、湖南省地质博物馆承办,联合六大学会,联动省市县三级开展的自然资源“送科普进老区”活动圆满收官——这场历时9个月的专项活动,分7条线深入全省17个革命老区,沿着红图学党史,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活动总行程超5500公里,奔赴13个市州19个基层单位,赠红图送宣讲,微调研解难题,服务老区人民;特邀专家为11所老区学校师生们送上丰盛的科普大餐和物资,点燃了老区青少年求知“星火”,积极搭建一条均衡享受科普资源的桥梁……

这是一次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淬火,这是一次叩问初心信仰的党性锤炼,这是一次服务于民的生动实践。

湖南省地质博物馆馆长黄远峰表示,“送科普进老区”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是自然资源人重温革命历史、感悟革命初心的学习历程;更是让党史学习教育走实走深,围绕老区群众关切的问题,不断提升老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迎着三湘大地奔涌的党史学习教育热潮,湖南自然资源人以“绘红图、爱红土、守红线、办实事”的生动实践,奏响了一曲激荡人心的红色交响。

微信图片_20220127154243.gif

沿着红图学党史 滋养初心铸忠魂

湖南是伟人故里、革命摇篮、红色热土,湖南党史是百年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用理想和信仰、鲜血和生命、拼搏和奉献书写了一份令人刮目相看的百年成绩单。

2021年4月21日,湖南省自然资源厅、省委党史研究院、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最新出版的《湖南党史学习教育地图》《湖南红色旅游地图》,在湖南21.18万平方公里红色热土上,全方位、多角度、重焦距,以地图的形式展现湖南重要党史人物、重要党史事件和多类红色资源。

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时期,这两份地图无疑成为湖南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参考资料,更是湖南自然资源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行动路线图。2021年4月起,专项活动组沿着红图,循着中国共产党最初创立、发展、壮大到胜利的路线砥砺前行。

ba0eea08-3d3d-4e8c-88dc-12d2cc1877f1.jpg

▲中国革命道路的“光辉起点”——浏阳文家市启程。

从中国革命道路的“光辉起点”——浏阳文家市启程,到走进岳阳平江起义纪念馆,感悟“为有牺牲多壮志”的战斗精神;走进桑植县贺龙故居和纪念馆、慈利苏维埃溪口区政府旧址“忆初心”;

通道.png

▲专项活动组走进通道转兵纪念馆。

重走红军路,走进邵阳八路军驻湘办事处、城步老山界、通道转兵纪念馆以及通道会议旧址恭城书院,踏寻红军长征路遗址,赓续红色血脉;在水口山工人运动纪念馆,聆听“八百矿工上井冈”的激昂之声;

十八洞.png

▲专项活动组一行走进十八洞村。

走进道县陈树湘烈士纪念园、何宝珍烈士纪念馆和故居,领悟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绝对信仰精神、绝对担当精神、绝对英勇精神和绝对忠诚精神;前往桃江马迹塘战史纪念馆、桃源师范白楼旧址,追寻革命先烈们的红色故事;深入湘西十八洞村,近距离感受“精准扶贫首倡地”的山乡巨变;

微信图片_20220127154843_副本.jpg

▲在沙洲村红色文化陈列馆重温半条被子的故事。

在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炎陵红军标语博物馆和桂东第一军规广场,重温峥嵘岁月、铁一般的纪律;走进汝城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铭记感人至深的军民鱼水情;最后一站,在毛泽东主席诞辰128周年之际,带着所学所思所悟走进毛主席的家乡、“革命摇篮”韶山,表达对一代伟人的缅怀与敬仰之情,向老区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

沿着革命先辈走过的光辉历程,自然资源“送科普进老区”活动掀起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热潮,共识在学习中增进,思想在学习中升华,力量在互动中凝聚,信仰之基更加牢固,精神之钙更加充足。

微信图片_20220127154932.gif

▲红图捐赠仪式。

庄严地将《湖南党史学习教育地图》和《湖南红色旅游地图》送到自然资源系统的每一个支部,是专项活动组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赠红图作为专项活动“七个一”基本内容,捐赠仪式虽简单,但意义非比寻常。

d1fa4531-3bbe-4845-95b6-068665a6618b.jpg

▲湖南省地质博物馆馆长黄远峰进行“一张红图讲党史”主题宣讲。

同时,通过开展《十步之内,必有芳草》主题宣讲、播放由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制作的党课视频《红图的力量》等多种形式,为老区人民深入解读红色地图的背景意义、编制特点、主要内容以及启迪思考,让大家深刻感知建党百年的艰辛历程和不可磨灭的湖南印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宣政策微调研 学史力行办实事

学在深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如何让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强大工作动力,让为民办实事呈现新的“打开方式”?自然资源“送科普进老区”活动用行动给出答案。

2021年,专项活动组联合六大学会,即湖南省地质学会、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省土地学会、省地质灾害防治学会、省国土空间规划学会、省自然资源资产学会,走进市州自然资源单位、深入田间地头、入户入村,为老区群众送上一堂堂专业、实用的政策宣讲,开展了一场场“会虽微、效却大”的微调研。

cb74d4b7-7f68-4a15-8845-7db4b865ece2.png

▲省不动产登记中心不动产登记部部长邓新忠在恭城村开展入户集中宣讲。

“在我们村,这还是第一次由省厅领导带队下来进行入户政策宣讲,大家都很高兴。”怀化市通道县恭城村村委书记王小志激动地说。

2021年7月15日,专项活动组走进怀化市通道县恭城村,与村民们面对面,零距离交谈。此行特邀专家、省不动产登记中心不动产登记部部长邓新忠以《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确权登记》为宣讲主题,针对“耕地到底能不能建房”“农村宅基地能否流转”等等村民们最想了解的问题,深度解读国家最新政策,答疑解惑。

6bd38245-46d6-4598-8249-69d6eeb5cd5e.png

▲在桃林村党支部,专项活动组一行为村民们赠送了一批科普书籍、地灾红背包等实用物资,并发放不动产权证书。

盛夏之时,骄阳难挡奋进脚步。半个月不到的时间,7月27日,专项活动组走进衡阳常宁市兰江乡太子塘村,深入田间地头。此行特邀专家、湖南省土地综合整治局高级工程师陈刚就该村旱改水项目的复核验收进行实地指导,耐心地解释着复核验收标准等情况。

747ee736-8713-4502-91b3-1170859a46b2.png

▲专项活动特邀专家、湖南省土地综合整治局高级工程师陈刚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指导。

不远处,曾经低产的旱地已改造成“田成方、路相通、可灌溉”的水田,沉甸甸的稻穗迎风摇曳,如油画般养眼,好一派田园风光。太子塘村村支书邓明江表示,经过专家的指导,对项目验收有了更多了解,信心也更足了。

e04317cb008e458487431713af60d999.jpg

▲走进水口山镇南阳村,为老区百姓送上了一批科普书籍、地灾红背包、耕地保护宣传册等实用物资。

迎春风、冒酷暑、经秋霜、顶严寒,办一件实事,暖一片人心,聚一份力量。专项活动不仅锻造了湖南自然资源人“沉下去”的工作作风,更让大家凝心聚力、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在为民排忧解难中自觉践行党的初心使命。

31448d2da0be4088b5515a505a479ea0.png

▲专项活动特邀专家、省建筑设计院国土空间规划设计所所长李圣将乡村空间研究成果送进老区。

9个月时间,专项活动组带着特邀专家,围绕土地储备管理、耕地保护、自然资源执法、国土空间规划、地质灾害防范、矿业整治等专业内容,为基层送去政策法宝和理论财富,让政策的声音传远传广,凝心聚力打开政策宣传的窗口,为支持新时代革命老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9e4abd64-9b26-499f-adcd-d0205586ae14.png

▲《耕地保护与自然资源执法相关政策解读》课程现场。

如果说政策宣讲让专业理论“深入人心”,那么,微调研则直接有效地“疏难点、惠民生”。

2034c94842b84f44af4c9403c5dbcf06.png

▲在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座谈交流,开展微调研。

无论是面对面座谈交流,深入了解各市县自然资源系统工作开展中碰到的实际问题,探讨解决路径,分享好的工作做法与经验,还是走进美丽乡村、屋场,实地了解老区需求,多角度、多方位给出专业对策,专项活动组都牢牢树立宗旨意识,厚植为民情怀,做到“会虽微、效却大,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点燃求知“星火” 城乡联动搭建科普平台

作为科普工作者,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始终致力于将自然科学的种子播种到孩子们的心中。该馆一直肩负和积极承担着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特别是青少年科学素质的使命,努力将博物馆优势资源配套到学校学科教育中,增强孩子们的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具有自然科学各学科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

石牛寨.png

▲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展陈部部长、构造地质学专家俞天石沿途讲解石牛寨丹霞地貌的成因、地质构造等地学基础知识。

微信图片_20220127155539_副本.jpg

▲湖南省地质博物馆运维部部长唐鹰以《黄金矿工》为题,在慈利县溪口镇中心完小进行科普宣讲。

作为专项活动组的重要成员,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充分发挥平台优势,邀请天文学、地质学等科普专家走进11所老区中小学校,为师生们带来一堂堂生动有趣、实用性强的科普课,送去一批批科普书籍、红背包、科学盒子等物资,点燃了老区青少年求知“星火”,种下科学的种子。

微信图片_20220127155647.gif

▲专项活动组一行走进花垣县第五小学等学校,深入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积极为他们搭建一条均衡享受科普资源的桥梁。

“你们如同冬日暖阳,带来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花垣县第五小学校长张光艳颇有感触,“我们是一所农村学校,图书、线上课程等等资源不足,专项活动无疑是雪中送炭!”

在11次科普课堂上,不少孩子收获了很多人生“第一次”。

fbc0c5f5a2a64768af73e8bdda672b91.jpg

▲在湖南省天文协会工作人员指导下,学生们使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太阳黑子。

在平江县桂花学校,学生们在湖南省天文协会老师的指导下,第一次使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到神秘的太阳黑子;浆市中学七年级师生在构造地质学专家的带领下,走进石牛寨“解码”丹霞地貌,第一次发现家门口的地质之美;在桃江县马迹塘镇中心小学、花垣县国土希望小学和县第五小学,不少学生第一次摸到真正的岩矿标本,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韶山学习,五年级小学生们第一次听到课本以外的月球科普故事,以及从未见过的珍贵的月球陨石标本.……

“上这样有趣的科普课,学生的大脑始终是亢奋的。”茶陵县星星小学校长陈小梅表示,这样的科普知识课堂更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并且还能和学校的科学课程融会贯通,可以作为教学的一种全新尝试,让科普知识的教学成为人才培养的好策略,为学生铺垫一条更宽广的道路。

为老区青少年准备的每一堂课程,都经过了专项活动组的充分考量和精心设计。

45d356d4-5b08-49f6-b4bf-b1d363df55fc.jpg

▲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副馆长刘立进行地灾科普知识宣讲。

湖南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严重、受威胁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为提升老区青少年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学会科学避灾,自然资源“送科普进老区”活动将地质灾害科普知识宣讲纳入“七个一”主题中。现场通过播放地质灾害防治动漫片《湘湘历险记》,开展《地质灾害基础知识及避险自救知识》科普宣讲,让大家多接受一次地灾科普,生命多一份保障。

f77d5914-432d-43f9-9787-3044a717c094.png

▲湖南地图出版社副总编辑蒋连军为老区孩子上了一堂生动的国家版图知识宣讲课。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在建党百年之际,专项活动组特邀湖南地图出版社副总编辑蒋连军以《祖国在心中,一点也不能少》,为老区孩子上了一堂生动的国家版图知识宣讲课,厚植青少年爱国爱党爱家乡的文化底蕴、强化使命担当、提升文化自信。

微信图片_20220127155847_副本.jpg

▲讲述中国第一辆火星车的故事。

2021年,中国航天跑出“加速度”,曾经遥不可及的苍穹再也无法阻挡中华儿女不断探索的脚步。

50b0a6bb-2277-4310-858e-7cc9bcbf009e.png

▲科普专家、省天文学会会长谭巍以《月球的起源》为题,讲述人类探索月球的故事。

4月24日,中国首辆火星车命名祝融号。4月28日,专项组特邀省天文协会会长谭巍以《火星元年》为题,为孩子们分享人类探索火星、实现太空梦的故事,并将“中国第一辆火星车”的模型,带到了老区孩子中间。12月23日,弥足珍贵的月球“月壤”长期“落户”韶山。12月30日,专项活动组再次邀请谭会长,以《月球的起源》为题,为韶山学校的师生们讲述人类探索月球的故事。

fe07ddcf120f4aed8cd9cfcbbd6f3b8f.png

4962c16e-2666-484f-b85e-f69ab6310afa.png

▲现场同学们踊跃举手,积极性颇高。

3a0ef072-89a3-4c4f-9d06-679f3154bdee.jpg

8c716451d2204bfaa6e9b191a7120515.png

▲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求知若渴的眼神,让专项组成员难忘。

省地质博物馆副馆长钟琦常年与青少年“打交道”,深知科普的重要性。2021年,她全程参与了每一场专项活动。孩子们认真聆听的样子、积极抢答问题的踊跃、发自内心的喜悦,以及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这一切都深深铭记在她的脑海里,也让专项组所有人都深刻感受到,我们做得远远不够。

25c1ed20-210a-4629-86ad-62961b2b87ca.png

▲专项活动组为老区师生们送去一批批科普书籍、红背包、科学盒子等物资。

每到一所学校,她都热情地向师生们介绍地质博物馆的教育资源和馆校合作的基本情况,并邀请大家前来参观。“希望未来能和学校进行深度合作,为全省科学素质教育积极发挥作用。”下一步地质博物馆将积极探索博物馆教育功能和方向,坚持重心下移,将博物馆资源充分配套到学校教育中,构建省市县多级联动的大科普平台,让城乡的青少年均衡享受科普资源。

逐梦笃行,春华秋实,踔厉奋发,步履更铿锵!

9个月的深学细悟,5500公里的双向奔赴,无数个的温暖有力、直抵人心的瞬间……都将不断激励自然资源人,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拼搏姿态,凝聚接续奋斗的磅礴力量,意气风发迈向新征程。

来源:红网

作者:石凌炜 江河

编辑:戴科

本文为活动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idea.rednet.cn/content/2022/01/27/1081792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活动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