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下午,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了本学期第三次思政课教学改革沙龙。
红网时刻12月12日讯(通讯员 丁峰 记者 向群)12月11日下午,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了本学期第三次思政课教学改革沙龙。本次沙龙由“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中心承办,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刘方平、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易锦、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邓验主讲。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督导组专家受邀参与点评,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王希俊、院长王翔、副院长吴争春、副院长曹清燕以及学院50余名教师参加了本次沙龙,沙龙由“概论”教研中心主任胡晓主持。
刘方平以“研教相长: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知识点为例”进行了说课展示。
刘方平以“研教相长: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知识点为例”进行了说课展示,分享了如何将学术研究和日常教学进行结合。针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知识点,刘方平博士两年内在包括《马克思主义研究》在内的权威刊物发表CSSCI论文10篇,结合自己的科研成果,他提出要用更加专业的学术来吸引学生,用理论的深度来打动学生,让学生在思政课中既受到价值引导,也体会学术魅力。
易锦分享的主题为“从经验走向设计:以概论课为例探讨课堂教学导入设计”。
易锦是2019年首届全国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获得者,她分享的主题为“从经验走向设计:以概论课为例探讨课堂教学导入设计”。易锦副教授从自己11年的教学竞赛历程出发,总计自己的教学经验是“深化教学研究,从突击转向常态”“强化集体备课,从单兵走向协同”“优化教学设计,从定式迈向创新”。随后,她用“从《港珠澳大桥看新时代‘一国两制’的成功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显著优势在哪?》”“《强国必须强军》”三个知识点为例,进行了教学导入展示,并提出教学展示要注重的五个原则分别是:针对性原则、铺垫性原则、启发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激趣性原则。
邓验分享的主题为“‘课堂教学’到‘课堂竞赛’:思政金课是如何炼成的”。
邓验是2019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2019年首届全国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获得者、2018年湖南省高校思政课教学竞赛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作为湖南省近年涌现出来的一位优秀青年教学名师,她分享的主题为“‘课堂教学’到‘课堂竞赛’:思政金课是如何炼成的”。她以竞赛的成功来自于日常的千锤百炼作为主线,介绍了如何用“四心”去打造一门金课,即:思政金课始于职业的初心、思政金课基于内容的用心、思政金课亮于设计的精心和思政金课成于团队的同心。邓验博士以“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知识点做了教学设计展示,她的课程安排分为教师角度切入、学生基础准备和课程目标实现。最后她以自己三个教学标题设计“流动的时光,复兴的梦想”“厉害了,人生价值的POWER”“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部曲——富强的强劲首发”为例进行了小说课。
教学督导组专家孙梦云教授、肖铁肩教授、荣复康教授进行了点评,充分肯定了三位老师的分享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启的兄弟院校之间的教学交流。提出思政课教师一定要“科研”“教学”双肩挑,要两条腿走路。
沙龙现场。
王希俊和王翔对于本次沙龙做了总结。王希俊对两位兄弟院校的教师表示了感谢,希望今后能更多的开展院校间经验交流,并提出课堂设计对于教学的极端重要性,如何让一门课程更“美”需要精致精美的课堂设计。王翔指出三位分享教师从不同切入角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理念和新思考,也展现了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风采,希望全院所有教师苦练内功“走出去”,也表示会加大力度将优秀经验和优秀人才“引进来”。
此次沙龙是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学改革系列沙龙第三场,该系列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中南大学党委印发的《中南大学加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实施方案》系列重要举措之一。
来源:红网
作者:丁峰 向群
编辑:戴科
本文为活动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