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地球“碳”秘》主题展览。
展览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石凌炜 长沙报道
“如果要真正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精彩斑斓的世界,毫无疑问,走进博物馆观看自然资源科普展览是最佳途径之一。”这是一位年轻母亲带孩子参观完湖南省地质博物馆之后的感悟。
红网记者从湖南省自然资源科技成果推广展会上了解到,由湖南省地质博物馆选送的《自然资源科普展览策划与设计方法研究》项目自2021年6月启动以来,不仅在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还在项目推进中将其应用于多场展览,并得到一致好评。
新时代的自然资源科普宣传有了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随着我国机构改革,自然资源领域范围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明显的扩大,国土空间规划等重要方向也已成为新的工作内容。新的时代也为自然资源科普和宣传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更好地展示宣传自然资源工作,陈列展览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途径。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探索总结出适合自然资源的科普展览的策划与设计方法,是湖南省自然资源科普宣传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进一步推动自然资源领域内各博物馆、规划馆、空间规划展等的展览水平,促进自然资源科普和宣传的有力支撑和保障。
由此,《自然资源科普展览策划与设计方法研究》的应运而生是新时代的需要,也是自然资源科普工作者们不断探索前进的必然。
据了解,《自然资源科普展览策划与设计方法研究》项目拟重点解决的问题包括如何根据自然资源科普的特点进行展览策划;如何根据自然资源的内容进行展项设计;如何根据展览特点进行广泛充分宣传。
明确基本概念 找准研究方向
“因为项目以自然资源科普展览为研究对象,所以,我们首先从明确界定‘自然资源科普展览’的定义和特点着手。”作为项目负责人、来自湖南省地质博物馆的俞天石介绍道,他们在对目前国内自然资源主要科普场馆和展览的基本现状、自然资源科普展览的主要策展、设计和布展方法和流程等进行了调研总结后,提出了自然资源科普展览的基本概念。
即:以“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海洋等自然资源”为主题,以地质学、地理学、土地科学、天文学、生态学、环境学、生物学等学科知识为内容依据,通过实物标本以及其他多形式的展览展示手段,普及传播自然资源领域科学知识、科技成果、政策制度和发展趋势,宣传弘扬“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命共同体”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发展理念的展览。
俞天石介绍:“文化历史类的展览往往会围绕譬如考古发现的文物来讲故事,而自然资源科普展览是围绕自然资源领域里某一个方面作为主题,再根据主题来选择相应的‘展品’来讲科学的故事。所以自然资源科普展览的展品范围比文化历史类展览要更广泛更丰富,能呈现出来的形式也更多样。”
他举例说,自然资源科普展览的展品不一定非要来自于馆藏,大部分自然类标本是可以从自然界获取的。
当然,他认为,自然资源科普展览和文化历史类展览,在保持专业化水平和选择向大众普及知识的方式的二者之间找平衡是有共通之处的。
依托单位优势推进研究深入
湖南省地质博物馆作为湖南内唯一一家省级自然科学博物馆,为《自然资源科普展览策划与设计方法研究》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极大的支撑和动力。
譬如,丰富的科普展览经验和先进的展览工作理念,让项目组非常了解如何获取和利用不同类型的展品,结合相应的设计手段,来对展览主题进行有效展示。
项目组工作人员以场馆资源为依托,一边研究通过对外调研取得的资料,一边总结之前的布展经验,设计研发了适合自然资源科普展览并可重复利用的五个科普展项,针对自然资源科普展览自身特点,在展览设计上提出了三个方法,并在多次实际展览操作中得到验证。
“首先,我们认为要以自然资源实物标本为展示基础,同时在展览中采用多种形式相融合,灵活多变的组合方式进行设计。而提高与观众的互动性和展项的故事性也是十分重要。”
俞天石介绍,在项目进行的一年半时间里,项目组认为根据主题策划、内容编撰、形式设计、布展施工的工作流程,是十分适用于自然资源科普展览工作开展的。
“对于策展团队来说,主要是主题策划和大纲的拟定,需要立意突出,内容结构既要符合逻辑又能独具一格。对于设计团队来说,难点在于如何在视觉效果上把展览主题和内容充分表达出来。”
与此同时,大家发现,自然资源科普展览在官方新媒体平台和自媒体“口碑式”的宣传,已经成为目前观众了解展览信息的主要渠道。
“在具体形式上,展览主题宣传片、海报、通讯稿、采访或深度报道以及配套的文创,均已成为展览宣传的要素组成部分。”俞天石认为,这是社会科技进步为展览提升影响力、传播力带来的积极影响。
最后,项目组站在总体角度上,提炼出完整的工作流程,为自然资源科普展览提供了可借鉴和具有操作性的策划和设计方法。
推动项目成果转化为实际效果
从2022年10月开始,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将《自然资源科普展览策划与设计方法研究》项目成果应用在一系列主题展览中,并取得不俗表现。
在2022年10月举办的“地球‘碳’秘”主题展览是项目成果应用的第一次试水。
展览从地球系统科学的角度出发,从碳的起源、特点、不同时期碳的循环以及碳对人类的意义等方面,展示它对人们生产和生活方方面面的重要影响,并介绍“碳达峰”“碳中和”的理念。
开展一个月,现场观展人数4.2 万人,展览好评度达 95%以上。
“这两年影响力比较大的展览,一个是去年第十一届中国(湖南)矿物宝石博览会上的‘矿世湘约锂想未来’主题展览,还有在馆里开展的‘走进自然 诠释红色基因’专题展、中法环境月‘肥沃的土壤 隐秘的生命’联合展览和‘一江碧水——洞庭湖流域生态环境专题展’。”俞天石认为,这些展览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发展理念的宣传与推广,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回顾项目的研究过程,俞天石告诉记者:“我们在做调研的时候发现,当时对文化历史类展览的研究比较多,科普展览的研究也有,但针对自然资源领域的展览基本没有人专门研究过,所以说我们的项目在国内是属于比较早开展的。”
他认为,随着社会生活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自然资源科普展览方面的研究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专业。
项目简介:
《自然资源科普展览策划与设计方法研究》
以场馆资源为依托,定义了自然资源科普展览的基本概念和内涵,设计研发了适合自然资源科普展览并可重复利用的五个科普展项。根据主题策划、内容编撰、形式设计、布展施工的工作流程,开展了“地球‘碳’秘”自然资源科普展览,验证了策划展与设计方法、展项模块以及宣传方法。项目成果应用于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后续开展的各自然资源科普展览中,也为其它场馆的自然资源科普展览提供了可借鉴和具有操作性的策划和设计方法。
来源:红网
作者:石凌炜
编辑:史凌松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