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散文丨曾激波:山乡巨变看清溪
2024-09-27 17:58:42 字号:

散文丨曾激波:山乡巨变看清溪

图片1.png

周立波故居

山乡巨变看清溪

文/曾激波

清溪,中国南方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这里,因一位作家和一部小说而广为人知,远近闻名。这位作家就是被誉为“人民作家”的周立波,这部小说就是家喻户晓的《山乡巨变》。清溪也因此有了“山乡巨变第一村”的美称。

正值橙黄橘绿、秋高气爽的时节,我们来到益阳走进清溪,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探寻和感受清溪村不同时期的山乡巨变。

周立波:从清溪走出的“人民作家”

“死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男子,一个洞庭湖边的乡村居民。在生前,他唱过歌,他晒过太阳,他碰到过几次危险,在娘子关前,在九华山下,他爱过人,他也和人打过架,在这盈满了忧郁的酸辛的泪水,也迸发着庄严的战斗的火花的时代里,留在人间的他的记忆会很快地消亡,正和他的歌会很快地消亡一样。但是,他所歌唱的刚强和反叛,会更加旺盛,他所歌唱的美丽和正义,会永远生存。”

这是周立波生前为自己拟的墓志铭,简简单单却内涵丰富,云淡风轻中却有着无比的坚定与自信。他说自己是“一个洞庭湖边的乡村居民”,更体现出他那难以割舍的乡土情结。这个洞庭湖边的乡村就是清溪。

1908年8月9日,他就出生在清溪村一个耕读之家。因为他出生的前一天晚上,母亲梦见一只凤凰落在对面山上的梧桐树上,作为乡村教师的父亲根据“凤凰来仪”的典故,便给儿子取名周绍仪,字凤翔,希望儿子吉祥、平安、幸福。在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影响下,他从小就热爱劳动,喜欢读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这里,他度过了快乐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为他今后走上革命和创作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来他到长沙上了中学,到上海投身革命文化运动,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从一个普通农家子弟,成为一名左联战士,从一名热血青年,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从左联开始,他用“立波”代替“凤翔”,从此周立波的名字,随着他的作品进入读者的视野,并载入中国现代文学史册。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周立波奔赴延安。在这里,他聆听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坚定了走与工农相结合的创作思想。他以新的姿态积极投入火热的社会生活和创作之中,他当过战地记者,写过报告文学,从事过翻译工作,也翻译了不少外国文学作品,但更多的是创作小说,《暴风骤雨》就是他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的代表作。小说以东北地区松花江畔的元茂屯村为背景,反映受尽苦难的人民群众如何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奋起反抗的历史画卷,作品甫一问世就受到好评,并获得“斯大林文学奖”。

周立波长期深入农村生活,热爱农民群众,创作了大量反映农村和农民生活的作品,他也因此获得了“人民作家”的称号。

《山乡巨变》:周立波回馈清溪的最好礼物

周立波曾说过,“无论什么花,都必定要把根子扎在土壤里,人民的生活好比是百花的土壤”。他也总是把“扎根生活”作为创作的活水源头。

周立波是从清溪走出来的作家,他最熟悉的是这里的山山水水,他最难忘的是这里的父老乡亲。在他的创作中,有许多是反映清溪生活的,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最有影响力的就是《山乡巨变》。

图片4.png

根据周立波长篇小说《山乡巨变》改编的连环画

1955年夏,中国作协等单位动员广大文艺家参加农业合作化运动,周立波欣然响应,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清溪村,而且一待就是十年。在这里,他与乡亲们打成一片,同吃,同住,同劳动,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到处都有他忙碌的身影。他像一个朴素老实的农民一样去观察、体验生活,又像一位谦虚的学生,虚心地向乡亲们学习请教,对于粮食、肥料、养殖、公债、生育这些农村的基本情况,他都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了解。在与乡亲们的生活接触中,他看到了农业合作化正在给清溪带来的深刻变化,也真切地感受到了父老乡亲对于改变乡村面貌的热切期盼。经过深入的观察体验,周立波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创作了长篇小说《山乡巨变》。小说以中国农业合作化为背景,全景式地反映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清溪村农业合作化从初级社到高级社的全过程,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清溪乡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和农民奔向幸福美好生活的历史画卷。

周立波笔下的清溪形象而生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清溪的“山乡巨变”轰轰烈烈,卓有成效,给广大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是周立波“扎根生活”的巅峰之作,也是他回馈给清溪父老乡亲的最好礼物和宝贵财富。

今日清溪:“一座美丽的花园”

小说《山乡巨变》中陈大春曾这样说过:“我要经我手把清溪乡打扮起来,美化起来,使它变成一座美丽的花园。”而这也正是周立波要表达的愿望。

几十年来,清溪村的父老乡亲始终没有忘记这个愿望,也从未停歇过奋斗的脚步。在一代又一代清溪父老乡亲的接续奋斗中,这个美好的愿望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特别是在党的惠农政策指引下,清溪村已建设成为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真正成了“一座美丽的花园”。

图片3.png

丰收广场

走进农家小院,漫步丰收广场,徜徉清溪画廊,今日清溪的可喜变化随处可见,新山乡巨变的画卷跃然眼前。

在清溪展厅,讲解员小徐告诉我,如今的清溪,产业兴,事业旺,发展速度惊人,发展形势喜人,发展前景诱人,不仅许多在外打工的乡亲回家创业,还吸引了不少外地客户前来清溪发展,全村常住人口达到了9000多人,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图片2.png

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本书珍藏馆的藏书室

在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清溪依托《山乡巨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力发展文旅产业。近年来,兴建了清溪剧院和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本书珍藏馆等文化设施。珍藏馆现在已有藏书6万多册,其中签名图书5万多册,自今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以来,每天前来参观的游客和读者络绎不绝。清溪还利用村民的房屋改造建设了30多家清溪书屋,书屋或以作家或以出版社命名,每家书屋各具特色,风格迥异,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村民足不出村,就能看到买到自己喜欢的书籍,大大增添了景区的文化气息,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

今日清溪,绿色山水与红色文化交相辉映,物资生活与精神食粮相得益彰,村居民房与作家书屋错落有致,花香与书香香气袭人,是新农村建设的鲜活样本,新山乡巨变最美丽的画卷。

从周立波的《山乡巨变》到今天清溪的新山乡巨变,清溪发展变化的轨迹,正是我国广大农村发展变化的缩影和写照。

来源:红网

作者:曾激波

编辑:施文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