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专家: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放射科:熊曾 副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刘绍辉 主任
CT报告一般分两个部分:描述和结论。
描述部分字数比较多,一般记录阅片时发现的正常和异常的情况。结论部分通常比较简短,一般会给出倾向性诊断和建议。拿到报告单后,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看结论,如果结论提示肺结节,哪怕还没有问过医生,大部分人可能就开始慌张了。其实,如果能看懂报告单中的关键信息,做个初步自我评估,就不会那么慌张了。
好的,重点来了!
请问把大象放进冰箱要几个步骤?
三步就可以啦!
其实,看懂CT报告也是分三个步骤哦,下面小编带大家来学习学习~
No.1 看报告的规范性
体检使用肺低剂量CT的重要任务是筛查具有肺癌可能的病变,因此,检出的肺结节在CT报告中描述语言中需要有“部位\密度形态\大小\CT值”等的描述,部分权威机构还会给出体积测量及实性占比测量。
湘雅CT规范报告,描述部分
CT报告的结论语言中需要有对肺结节性质的科学估计,部分机构采用的是LU-RADS分类或Lung-RADS分类,部分权威机构还会给出VDT(倍增时间)和CRT(肿瘤实性占比)的结果。
湘雅CT规范报告,结论部分
No.2 看报告的结论
如果CT报告规范,那么看报告结论就可以了解病情了,以LU-RADS分类为例:
2类的病变几乎都是良性的,不需要紧张;
3类的病变可以观察,报告结论上会写明复查的推荐间隔时间;
4类以上的病变有恶性可能,需要进一步寻求医生的帮助。
No.3 尽可能获取相应信息
如果CT报告不那么规范,那就只能尽可能从报告中获取相应的信息:
看大小
小于5mm称为微小结节,有的甚至不到3mm,基本上是良性的,不用太紧张;大于10mm的结节则需要警惕是否有恶性的可能。
看密度
磨玻璃结节是肺癌的概率高于实性结节,但是发展缓慢的磨玻璃结节,不需要“谈磨色变”,实性结节如果有恶性可能,会发展比较快。
看形态
结节如有空泡、胸膜凹陷、短毛刺、深分叶、血管聚集等形态特征,均提示有肺癌的风险。
总之,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和检测设备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被发现有肺结节。但绝大部分肺结节都是良性的,不必过分恐慌。拿到报告单可以自我评估,但一定不要自己吓自己,要听医生的哟,尤其要听取肺结节方向具有丰富经验的医生的意见!
来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编辑:唐雨欣
本文链接:https://idea.rednet.cn/content/2021/11/30/10474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