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湖南,一片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在革命战争年代,为夺取革命胜利,老区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如今,老区的振兴发展,亦受到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
为献礼建党百年,支持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落实“绘红图、爱红土、守红线、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要求,4月22日,自然资源“送科普进老区”系列活动启动,该活动由湖南省自然资源厅主办、湖南省地质博物馆承办,联合六大学会,联动省市县三级,带着自然资源科普专家、科普活动,分七条线路深入全省17个革命老区,为老区人民送科普、办实事,以实际行动致敬这片英雄热土。
自然资源“送科普进老区”系列活动第一条线路第一站抵达浏阳文家市。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石凌炜 通讯员 旷倩煜 浏阳报道
芳菲四月天,红色热土,绿意盎然。4月28日,伴着淅沥小雨,自然资源“送科普进老区”系列活动第一条线路启程。第一站走进“秋收起义”爆发地、中国革命道路的“光辉起点”——浏阳文家市。
从瞻仰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接受红色文化洗礼,到深入美丽乡村庭院调研,切实了解老区需求,将办实事落到实处,再到走进文市中学,为孩子们送去一份“兼具红色教育意义和科学性、趣味性”的科普“大餐”,自然资源人以“沉下去、请上来”的方式,为老区振兴发展、湖南“三高四新”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沉下去”微调研办实事,助力老区振兴发展
4月28日,虽然细雨绵绵,却丝毫不影响文家市镇“美丽乡村”的魅力。
当天中午,自然资源“送科普进老区”活动全体成员前往文家市镇五神村童馨花园、新发村大江屋场等地,开展“微调研”活动,“沉下去”实地了解老区需求,将相关政策带到群众中去。
文家市镇十大最美庭院榜首——五神村“童馨花园”。
刚走进该镇十大最美庭院榜首——五神村“童馨花园”,大家被眼前的美景所惊艳:别致的小院,围墙和拱门上爬满了各种藤蔓,一朵朵红色的灯笼花盛开在垂蔓间,仿若门帘一般,清脆的鸟鸣声从园子里传出。
村民孙立平用13年时间把自家庭院打造成了一个童话般的温馨花园。他家因此成为周边村民休闲聚会、议事活动的重要场所,带动了村里美化环境的新风尚,扮靓了乡村振兴的生态底色。
“这里已经成为网红打卡地了,每逢周末、假期,前来拍照打卡的人络绎不绝。”文家市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继龙笑着说,“美丽庭院在建设之前,我们聘请专家指导,做好规划设计,确保与村级建设规划配套结合,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既因地制宜,又彰显了地方特色。”
实地开展微调研,了解屋主打造美丽庭院的过程及遇到的困难。
大家一路欣赏、拍照,一路向孙立平了解打造美丽庭院的过程及遇到的困难,并各自从自然资源工作角度,为他解读省厅相关政策,出谋划策。
秀丽的南川河。
沿着秀丽的南川河,大家走进生态宜居的大江屋场,深入了解“村集体+运营公司+农户”三位一体的模式。
该模式将屋场建设与打造湘赣边乡村研学实践基地有机结合起来,尤其在屋场的设施建设方面,将水淹地建设成研学拓展基地,将闲置房改造为初心馆、手工体验馆、花炮文化馆等,并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开发在地的农耕和传统文化课程,既丰富了研学基地的内容,又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
走进大江屋场,了解“村集体+运营公司+农户”三位一体的模式。
据了解,作为“送科普进老区”系列活动重要组成部分,4月26日,湖南省地质学会邀请湖南省自然资源厅科技处处长王礼尧,组织水工环、矿山专业委员会等一行9人赴黄金洞矿业公司开展“送科技下矿区”调研活动,与企业座谈交流,对两大重要矿区的探矿前景进行靶区和储量预测,并实地调研黄金洞矿业杨洞源盲竖井工程,助力老区百年老矿发展。
湖南省地质学会开展“送科技下矿区”调研活动。
“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向革命老区致敬,为老区人民服务。”湖南省地质博物馆馆长黄远峰表示,以微调研的形式,把自然资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相关政策带到老区群众中去,将办实事落到实处。
一张红图讲党史,感知不可磨灭的湖南印记
“湖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是毛泽东思想的最初发源地,而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发源地就在浏阳,就在文家市。这片热土矗立着中国革命星火燎原的红色丰碑。”
4月28日下午,自然资源“送科普进老区”活动走进文家市中学,黄远峰以《十步之内,必有芳草》为题,首先为同学们带去一堂“一张红图讲党史”主题宣讲,送上一幅红地图。
湖南省地质博物馆馆长黄远峰进行“一张红图讲党史”主题宣讲。
近日,省自然资源厅、省委党史研究院、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发布《党史学习教育地图》和《红色旅游地图》,全景展现了湖南重要党史人物、重要党史事件和多类红色资源,直观表现湖南的红色特质。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时期,这两份地图无疑成为湖南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参考资料。
黄远峰从编制地图的意义目的、地图特点、内容和收获等四个方面,详细地为现场师生们进行解读宣讲,让在场的师生们通过一张红图,感知建党百年的艰辛历程和不可磨灭的湖南印记。
不少学生认真记着笔记。
现场,不少同学认真记着笔记。毛泽东、刘少奇、胡耀邦、任弼时、蔡和森等湖南产生的重要党史人物,以及湖南发生的重大革命事件,跃然纸上,牢记在心。
丰富有趣的科普课堂,点燃地质科学“星火”
湖南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严重、受威胁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为了提升老区青少年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学会科学避灾,本次自然资源“送科普进老区”活动将地质灾害科普知识宣讲纳入“七个一”主题中。
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副馆长刘立进行地灾科普知识宣讲。
“什么是泥石流?什么是滑坡?什么是崩塌?遇到这些地质灾害,怎样才能逃生?”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副馆长刘立抛出一连串问题,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观看地质灾害防治动漫片《湘湘历险记》。
同学们认真聆听。
在提问抢答环节,孩子们积极性颇高,纷纷举手想要回答。在一问一答的互动中,孩子们了解到课本以外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增强了防灾避险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第一次接触地质科普知识,很有收获。”初一学生李嘉祥害羞地说。记者看到,他的笔记本上虽然只记了几个关键词,但回答问题时却是逻辑清晰,答案标准,因此他也收获了一个小礼物——地灾红背包。
李嘉祥和同学们分享收获小礼物的喜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展陈部部长、构造地质学专家俞天石带来的第三堂科普讲座《尖顶山、平顶山……地质人教你认识各种山》,“吊足”了现场学生们的胃口。
“在地球上,可以找到四大类石头,但是教科书上,只会写三大类……”俞老师话音未落,现场学生们便迫不及待发问“为什么”,想要知道答案。
“因为陨石不是来自地球的。”俞老师答疑,“在湖南省地质博物馆,你们能看见珍贵的陨石。”
课后,俞天石为学生们讲述中国第一辆火星车的故事。
半个小时讲座时间,俞老师通过展示珍贵图片资料,以问答形式层层深入解析,将深奥的地质学科“简化”,对于还未接触过地质科学的初一学生们,在俞老师的引导下,也能轻松解答出高考题。“地球的知识并不难懂。”俞天石总结到。
丰富精彩的科普课堂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在老区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了一颗求知的“种子”。“橘子洲会不会把湘江填满?”“我还想看更多的化石。”课堂结束后,不少学生还“缠”着老师们发问,他们稚嫩的脸上写满了对地质科学知识的渴望。
现场,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向学校赠送了一批科普书籍、科学盒子、博物馆线上科普等。
现场,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向学校赠送了一批科普书籍、科学盒子、博物馆线上科普等。副馆长钟琦也向学校师生发出诚挚邀请,“希望老区青少年能来地博开展主题研学活动,踊跃参加我们面向老区青少年举办的地小博科普宣讲大赛。”
自然资源“送科普进老区”活动走进文家市中学。
老区之声:
文家市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继龙:
“此次省自然资源厅“送科普进老区”活动让我受到很多启发,在注重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同时,也要把地质科普工作抓起来。希望今后通过科普书籍、课程的传播、推广,在全镇中小学掀起学习地质知识的热潮。”
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副馆长钟琦与浏阳文家市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继龙交流。
文家市中学2009班班主任刘欢:
“老区的孩子们亟需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此次科普进校园活动,激发了革命老区学生们探索地球奥秘的兴趣,增强了他们对自然资源的珍惜保护意识,成为支撑他们今后学习生活的重要精神食粮。”
来源:红网
作者:石凌炜
编辑:戴科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