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名家荐醴瓷丨王跃文:王维如果见了“月出惊山鸟”瓷盘,必定会很惊讶
2020-09-26 15:50:04 字号:

名家荐醴瓷丨王跃文:王维如果见了“月出惊山鸟”瓷盘,必定会很惊讶

图片1_副本.png

2012年故宫博物院《湖南醴陵釉下五彩瓷珍品展》参展作品照片。

图片2_副本.png

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王跃文。

文/李季蛰

在“典藏醴陵瓷“全球征集活动中,一只瓷盘引起了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王跃文的注意:这个瓷盘,似乎有“声音”,那是月亮出来的“声音”。

这个瓷盘就是李小年的《月出惊山鸟》。

李小年1941年出身陶瓷世家,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高级工艺美术师,担任群力瓷厂总工程师,1990年病逝。1987年《月出惊山鸟》入选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并赴美展览,2009年入选首都博物馆《历史的釉光》,2012年入选故宫博物院的《湖南醴陵釉下五彩瓷珍品展》。作品取材唐代大诗人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苏东坡曾这样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与画的微妙关系、离合异同,总是中国文人乐于探索的话题。从文字到视觉的美学转化,还有谁比一位真正的写作者更有资格评说呢?带着李小年的《月出惊山鸟》,我们找到了王跃文。从瓷盘的提款,到作品内容,再到中国传统美学的探讨,王跃文的解读,让我们对李小年的《月出惊山鸟》多了一些品鉴向度。

《月出惊山鸟》整体呈豆青色,色泽淡雅,画面幽美,层次丰富。远处一弯明月,树梢上两只小鸟,一只仿佛被月光惊醒。这月光,似乎铺满了整个瓷盘,树梢上、叶子上、石头上、流水间,都是一片莹莹的白色。

王跃文先与我们品提款:“‘月’字直接用画面上的月亮代替,这是工艺美术的常见手法。纯粹的书法作品,这么处理有违法度。但陶瓷艺术这么做,可得巧机。其他九个字则是极雅致的小篆,体势修长,笔画停匀,结字古拙。”

虽然王维诗中写到桂树,但王跃文表示,这树枝看上去不像桂树,因为桂树叶子更为繁茂,不像这般稀疏,“这恰恰是中国文人画追求的意趣,讲究疏朗。瓷盘上,树干斜横,枝疏叶稀,两只小鸟。月光照在树干和枝条上,深景是空空山谷,潺潺流水。作品有明和暗,有远和近,有纤毫毕现和朦胧隐约。小年先生这么处理,传达出的是深厚的中国传统美学。”

“王国维先生说:诗人写诗,‘有造境,有写境。’理想主义和写实主义就是这么区分的。小年先生用的是造境之法,有别于写境。但王国维先生又说,‘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王维这首诗,无一字不妥贴,用得惊天地泣鬼神的字就是这个‘惊’字:月出惊山鸟!月亮无声无息悄悄爬上天空,它怎么就惊了山鸟呢?在王维的造境里,月亮是有声音的,它惊了山鸟。我们仿佛听到了月亮出来时像白玉碰触的脆响,仿佛听得见受惊的春鸟的叫声。王维塑造的意境,空静和响亮是矛盾的,这种矛盾构成极强的艺术张力,这些都在小年先生的大挂盘上展示得淋漓尽致。”王跃文说。

在王跃文看来,李小年和王维都精通“造境”之法。王维以造境之法创作过著名的《雪里芭蕉图》——大雪之下,芭蕉苍翠挺立,一冬一夏,一北一南,“造画家心中理想之境,寄诗人之禅法妙机”。李小年的《月出惊山鸟》同样如此,一切静谧无声,然而一只小鸟却被月光所惊,空旷的静谧中,似乎有了一声脆响。

试想一下,若是唐代的王维,看到一位陶瓷艺术家这样处理自己的诗句,该作何感想?王跃文说:“李小年先生和王维是隔代知音,他们心曲相通。王维如果见了这个瓷盘子,必定会很惊讶。”

【相关链接一】

王跃文,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著有长篇小说《国画》《梅次故事》《朝夕之间》《苍黄》《亡魂鸟》《爱历元年》《大清相国》,小说集《漫水》《无雪之冬》,随笔集《幽默的代价》《无违》等。长篇小说《大清相国》在日本翻译出版,小说集《漫水》在英国翻译出版。曾获鲁迅文学奖、湖南省文化创新奖、湖南省文学艺术奖、湖南省青年文学奖,以及《当代》《小说选刊》《中国作家》等刊物文学奖。

【相关链接二】

此件作品正在参与“典藏醴陵瓷”全球征集活动,可扫描下方活动二维码点亮名作,每日持续点亮即可参与抽奖,赢取2000元现金红包、苹果蓝牙耳机、行李箱等互动大奖。

图片3.png

来源:红网

作者:李季蛰

编辑:戴科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