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易忠奇:坚守一颗初心 耕耘半亩方塘
2019-05-30 16:51:29 字号:

易忠奇:坚守一颗初心 耕耘半亩方塘

???_??.jpg

易忠奇。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中所作的一首诗,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易忠奇老师的微信和QQ名正是半亩方塘,作为一名求学在机电、成长在机电、工作在机电的“老”机电人,他所耕耘的半亩方塘是三尺讲台上的教书育人事业。15年来,秉承着对母校和职教事业的热爱,易忠奇老师初心不改,爱心不变,恒心不移,始终精耕细作在他的“半亩方塘”之中。

15年初心不改 一心一意投身职教事业

2004年7月,易忠奇作为学生代表湖南机电职院参加全省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之后被选为湖南省代表队成员,于当年10月参加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后留校任教。

在15年的工作时间里,作为专职教师的易忠奇经常兼任党支部、教研室的基层管理工作,工作中他勇挑重担,尽职尽责,创新工作方法,根据上级工作任务与教研室实际情况,每周一准时发布当周工作安排,详细、准确地列出工作要点,明确要求、时间节点等,有效推动党建、行政事务开展。在担任党支部书记、教研室主任期间,他多次获评先进基层管理个人,所在教研室曾获得“湖南省工人先锋号”称号。2018年担任机械工程学院党支部书记期间,易忠奇老师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与保障作用,支部教职工获评省技术能手1人、五一劳动奖章1人、省级职教成果奖1项,指导学生参赛获国赛一等奖2项、省赛一等奖2项。

2013年到2016年,学校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申报、建设、验收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重点项目,这三年里,易忠奇老师作为团队核心成员,没有休息过寒暑假,兢兢业业奋战在专业建设工作中,开发与建设了《钨极氩弧焊技术应用》等10门课程及配套教材;开发了湖南省中职焊接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与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共建“焊接工艺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开发了湖南省高职焊接专业技能抽查标准及训练配套教程;与武汉湾流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了焊接仿真训练系统;与中国铁建重工、吉利汽车、湖南楚天科技股份公司等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了焊接仿真、检测实训室,完善了技能大师工作室及焊接机器人实训等7个一体化教学场地……最终,该专业省级重点项目建设于2016年底顺利通过验收,并获得“优秀”等级。

15年爱心不变 不远千里寻找学生

教育是爱的付出与等待,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的个体差异,易忠奇老师总是仔细分析与看待每一位学生,学生住哪间寝室的几号床、家是哪里的、家里有几口人、甚至和哪些同学的关系好一些等细枝末节的信息在他看来,都是班主任必须要清楚掌握的。只有这样,才能因材施教,细化对每名学生的个性指导与帮助。

2007年3月,易忠奇老师突然接到一位学生家长的电话,电话那头一位母亲急切地寻求易老师的帮助,说着孩子不见了。这名学生毕业离校工作后,原本一直和家里有联系,可是在春节之后就再也联系不上了,家长心急如焚,多方寻找未果之后,只能找到易老师求助。

了解情况后,易忠奇老师一边做好家长安抚工作,一边通过原班级同学想办法联系该名学生,在电话、QQ等一般性的手段仍未找到后,易老师数次赴广州、深圳、东莞等地,在学生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四处寻找,终于在2011年的12月找到了该名学生,原来学生因为跟家里人关系不融洽,在深圳富士康工作稳定后就再未跟家里联系。通过易老师的悉心沟通,该名学生恢复了和家里的关系,并已顺利成长为一名企业基层管理人员。

正是由于易忠奇老师对学生无限的爱心、细心、耐心,获得了学生的信任与支持,他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校级、院级先进班集体,仅机制1501班一个班就培养、发展学生党员4人,省级优秀毕业生2人,校级优秀毕业生4人,评为校级优秀班级1次,院级优秀班级2次。

15年恒心不移 不断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15年来,易忠奇老师从未忘记过作为教师的本职,他不断地学习专业技能与职业教育理念,每年均超额完成教学工作任务,先后取得数控车工、焊工技师、工具钳工高级工职业资格。因为工作需要,他曾三次转换专业方向,从数控转到钳工、由钳工转向焊接、由焊接再回到数控,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到哪里都是一面旗帜!2015年易忠奇老师被确定为校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先后6次评为校级优秀教师或先进工作者,8次评为湖南机电职院、湖南省机械行业管理办公室优秀共产党员。近年来,他主持省级课题1项、省教研项目1项、参与省级课题4项,主持校级课题4项、校级建设项目2项,主编教材2部,获得国家专利3项,参编著作2部,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省级竞赛获奖2项。

易忠奇老师的座右铭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用一生来备课”,这是一种人生的智慧,是教育的至高境界,是教师应有的生活常态。易忠奇老师正是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在努力备课,用一生来备课。

来源:红网

编辑:韩先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