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谁会忘记呢,那一碗真诚的醴陵炒粉

来源:醴陵发布 编辑:施文 2023-05-04 15:56:44
时刻新闻
—分享—

“从南到北走了一遍,念念不忘的,唯有醴陵的一碗炒粉。”“是记忆中最难忘的美食香气。”“不知道学校门口那对炒粉的夫妻还在不?”4月的夜晚,“醴陵发布”关于炒粉节的推文在同学微信群中传阅,你一言,我一语,微信群里顿时热闹起来。

图片

散落各方的一群80后,似乎都有关于醴陵炒粉的回忆。如今在长沙奋斗的老伍,在90年代末还是青涩的少年小伍。因为家住农村,路途遥远,小伍中午不能回家吃午饭。于是,王仙仙洞街上的炒粉摊,就是他午饭的日常地点。囊中羞涩的少年,只吃得起光头素粉,却仍觉得是诱人的人间美味。在炒粉摊上利落炒粉的老夫妻,会多放一把粉,偶尔还会给小伍的炒粉里打上一个鸡蛋,好像忘记他付的是素粉的钱,总是笑眯眯地说:“伢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要吃饱。”

在深圳定居的丁意,看到炒粉节的消息,立马动了抢高铁票回醴陵的心思。她始终记得,当年学业压力大,在难熬的青春时光里,是朋友的陪伴,醴陵炒粉摊上的人间烟火气,暖了她那颗敏感脆弱的心。后来,她上了大学,在异地生活,走过很多地方,吃过很多美食,不能忘记的,却是一碗炒粉的滋味。

多年后,小伍成了老伍,少年鬓边现了白发,当初清瘦的个子,如今有了肚腩。在外奔波的日子,说些言不由衷的话时,总是会想起醴陵炒粉的滋味和那对老夫妻的笑脸;囿于琐碎日常的丁意,在疲惫的夜晚,会朝着家的方向,想念醴陵炒粉的清香,和同学少年时清澈的情谊。

美食纪录片导演陈晓卿分享过这样一个观点,他说,很多人,喜欢怀念故乡的食物。我觉得,与其说他们在怀念故乡食物,不如说他们在回忆自己的成长。是的,成长是一个回不去的过程,它没有任何可预见性,也没有任何章法。现在的我们,可能已拥有太多责任和负担,或许自己也变成,曾经年少时,最不喜欢戴着面具的模样。还好还有食物,味蕾和记忆里从没变过的食物。虽青春不再,时光变幻,但最能让我们感到熟悉,感到生活还在以某种方式保持纯真的,可能还是从未改变味道的醴陵炒粉。

虽然多数醴陵人认为,一碗正宗醴陵炒粉的做法,豆芽是不可缺少的灵魂。倘若不拘泥于豆芽炒粉的配置,其实还可以加入包菜,加入香肠,加入腌菜,加入榨菜……在醴陵,你几乎可以在任何一个早餐店、夜宵摊,可以吃到醴陵炒粉,它是触手可及的食物,却也是丰俭由人,万变不离其宗的精神象征。

图片

当岁月弹指一挥,能让自己感觉到一切都还定格在少年时,内心纯良,身体充满活力,充满理想的时刻,就是萦绕在口中不变的滋味和周围善意可亲的氛围。

当一口醴陵炒粉下肚,吃掉的究竟是炒粉,还是脑海中对某种朴实和真诚的追忆?不如,我们在醴陵,约上一场炒粉,聊聊日常,在千年瓷都的人间烟火中,应该可以找到答案。

文   字 /张 洁

来源:醴陵发布

编辑:施文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活动频道首页